配音的六大诀窍
来源:传媒配音网 时间:2021/11/24 16:03:40
配音是播音主持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配音讲的是如何在话筒前控制声音。会说话不等于会配音, 会主持也不等于会配音,会表演同样不等于会配音。配音课学习的是配音的方法和技巧。想要学好配音,有以下六大诀窍。
1. 配音时语言要松弛
配⾳是在话筒前说话,这点与舞台表演不同,所以,要求也不同。配⾳时的语⾔要放松,⽽且后期配⾳⼀定要松弛⾃然。因为话筒的性能⾼度敏感,缩短了演员与观众的空间。不要求⾳调与⾳节的伸展,别刻意追求⾳⾊响亮清甜,任何夸张与做作都会失真,声⾳状态应依照⽣活⾃然。舞台表演,台词⼀般都会适度地夸张,这是为了使后排的观众听清楚。舞台演员经常会把字⾳加强,拉⻓,提⾼,强调语⾳共鸣、吐字咬紧、⾳量放出;但是到了录⾳棚⾥,要求正好相反:⼀切恢复到⽣活中的真实状态上来。这⾃然是由于话筒及调⾳台在起决定性的作⽤,任何⼀丁点夸张都会带来不真实的效果,这也是影视与舞台艺术在台词创作上的根本区别。2. 配⾳时要控制声⾳
控制声⾳,使声⾳松弛⾃然。这并不是说要废除基本功训练。⽤松弛⾃然的⽣活语⾔来说话,但是松弛⾃然不能失去控制,不能四声混乱,不能吐字含混,还要强调语⾔的分⼨感,注意语⾔的规范,有时⽐⽣活中还要收敛。所以说,⾃然松弛是⽐较舞台剧相对⽽⾔,并⾮退回到原来的⾃然⽣活⾥去。这种所谓的松池⾃然是在艺术语⾔的基础上,让听众找不着⼈⼯雕琢的痕迹,要求也更⾼。3. 配⾳时需要准备的材料配⾳前需要准备充⾜的材料来了解原⽚的时代背景,掌握原⽚的思想内容,认识原⽚的⻛格体裁,分析原⽚的语⾔特征,找准剧情发展的脉络,理解剧中⼈物的感情,摸清⼈物的⽓质⾳⾊,知道⼈物的地位作⽤。这些材料包括画⾯的和⽂字的内容。只有认真的调查了,有了丰富的材料准备(画⾯的与⽂字的)才能准确⽣动地为原⽚中的⻆⾊配⾳。否则便是瞎胡闹。
4. 配音时的话筒位置
话筒是死的,配音员是活的,可以调整话筒与自己的相对位置。话筒是语言创作的工具,应学会驾驭话筒的技艺,距离远会造成声音虚空,距离近会造成声音发劈,若大声疾呼应远离话筒,若窃窃私语就调近距离,平时以一尺为最佳间距,特殊效果须用特殊处理。有了话筒,只要距离合 适,多小的声音也可以放大出去(轻抿嘴唇和用鼻子呼吸也会传感出效果来)。所以,配音员相对话筒的位置要掌握好。5. 配音时要做好心理调整Light Snow
同演戏一样,一切从角色出发。配音演员还要加上一条:向片中的角色演员靠拢。任何企图表现 自己嗓音洪亮,技巧超群的杂念都应抛弃。因为银幕上已经有一个形象在演戏,你只能顺着他(她)的行为逻辑去配音,就连音色,哭笑声都要模仿,只要把你变成了他(她)才能实现第一 步的形似;即使原片角色的演员在表演上有公认不合理的(欠妥)的地方,你也要为他(她)合理化,然后用你的语言去弥补,只有这样才能形神兼备。有了这样的心理状态,你才能配出有生 命的语言。有性格的语言。才能防止“声画不贴”或曰“声像离股”。这需要参加播音主持培训。
在理解吃透原片的过程中,先从角色的行为模仿人手,然后跟踪角色的思想行动,由表及里由内 及外的推敲,把握行为逻辑和语言特征,沿着这条途径进行再加工,形神兼备才能有语言生命。外语配音还需要懂一点外语。
6. 配音时要有空间意识
这里所说的空间意识是指你虽然站在录音棚里,却要如同身在原片角色所处的空间那样去说话。例如人在病房里交谈和人在炼钢炉旁交谈的气息状况是不同的,人在喝茶时的交谈与人在运动场 上传球时的对话也是不相同的,即所谓规定情境不同,语言形态亦不同。如果我们在配音时缺乏 这种空间意识,也就缺少内心视像,即使一个字都不差,也并非完美的表达。空间意识也还可引 伸出另外一种含义:配音演员同在话筒前,下句接上句的时候互相关照,语调语气应搭上茬口, 别显得太愣,也不能因为有个别人的声音太突出而破坏了整体效果。
配音是一门语言艺术,只有将基本功掌握好,再搭配上配音技巧,才能发挥出配音的魅力。以上 就时配音的六大技巧,播音主持专业的学员一定要好好学习,用心掌握,将这些技巧融化到日常 的配音练习当众,只有这样,技巧才会变成习惯,而不是生搬硬套。
本文转载自:酷音配音网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 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